巩固互利共赢合作纽带 共享银发经济红利
——聚焦第七届虹桥国际经济论坛“共享银发经济:老龄化社会的新机遇”
11月6日,第七届虹桥国际经济论坛“共享银发经济:老龄化社会的新机遇”分论坛在国家会展中心(上海)举行。新华社
适老化的个性房间改造、在家就可以做康复治疗的家庭医疗器械、内服加外用的养生保健品、可以安放轮椅的商务车……在第七届进博会展馆之中,涵盖衣食住行娱的各种“涉老展品”吸引众多目光。
数据显示,前六届进博会养老康复及辅助产品成交额累计达3.48亿美元,巨大的市场前景让越来越多的目光聚焦“银发经济”这一领域。有报告预测,到2035年,中国银发经济规模有望达到30万亿元人民币。
2024年11月6日,由国家发展改革委、商务部、联合国人口基金共同主办的第七届虹桥国际经济论坛(以下简称“虹桥论坛”)“共享银发经济:老龄化社会的新机遇”主题论坛在上海举行。本次论坛聚焦银发经济开放合作与创新发展,共商共议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助力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新思路、新路径,以中国新发展为世界提供新机遇。
人口老龄化带动新机遇
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底,中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达2.97亿,占总人口的21.1%,预计到2050年将达到近5亿,老龄化将伴随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全过程。中国65岁以上老年人口约2.2亿,占比达到15.4%,这意味着中国已经步入中度老龄化阶段,老龄化速度在全球处于较高水平。
今年1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发展银发经济增进老年人福祉的意见》,具体提出了4个方面26项举措,加快银发经济规模化、标准化、集群化、品牌化发展,如围绕助餐服务、居家助老服务、老年健康服务、养老照护服务、老年文体服务、扩大产品供给、推进产业集群示范、智慧健康养老、康复辅助器具等提出可操作性的解决方案。这是国家出台的首个支持银发经济发展的专门文件,因此,2024年也被行业内称为银发经济元年。
受国家发展改革委党组成员、副主任刘苏社委托,国家发展改革委社会司司长刘明在会上致辞。他表示,中国将发展银发经济作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重要方向,围绕老年人多层次多样化需求,加快培育潜力产业,发展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持续优化产品和服务供给,增强产业发展内生动力和创新活力。面对银发经济新机遇,国际社会应加强沟通合作,共同打造开放包容的发展环境,巩固互利共赢的合作纽带,坚持创新驱动的发展路径。
商务部党组成员、部长助理唐文弘在致辞中表示,商务部将加快建立服务消费政策体系,推进家政服务提质扩容,促进健康养老产业供需对接,扩大银发经济双向投资合作,积极推动银发经济发展,更好服务中国式现代化发展。
“中国幅员辽阔,老龄化程度区域不均衡,‘先老’地区能够提供充分的市场空间,‘后老’地区具有更多的储备和腾挪空间。因此,中国有基础、有条件、有优势发展银发经济。”第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张平认为,银发经济是促进民生事业与养老产业协调发展的新动能,能够满足人民群众“衣食住行用、康养文旅服”等多层次多样化产品和服务需求,推动全龄人群提高思想认识、增强老年储备、享受乐龄人生,能够成为中国特色应对人口老龄化和有力有效助力宏观经济的综合支撑。
中国社科院国家高端智库首席专家蔡昉表示,应主动运用和整合公共政策体系,统筹公共资金使用方向,重新配置存量资源,有助于在积极应对老龄化中促进银发经济发展。
我国银发经济新动能加快培育
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底,全国已经建成各类养老设施40.4万个,养老床位823万张,养老服务资源不断向老年人聚集。老年健康管理、医疗和照护服务水平不断提高,人均预期寿命达到78.6岁,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奠定了坚实基础。
《中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城市能力指数报告(2024)》在论坛上同步发布。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主任张宇贤详细解读了这份报告,他表示,我国在银发经济重点领域取得积极进展。一是急难愁盼需求进一步满足。各城市基本实现了老年人“三项补贴”制度、基本养老服务清单制度的全覆盖。二是专业照护能力不断提升。硬件方面,新建居住区配建养老服务设施达标率进一步提高到87.2%。养老机构护理型床位占比达到58.9%,提前完成“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两证齐全的医养结合机构数达到7881个,同比增长12.8%。软件方面,银发经济人力资源培养加快推进,养老护理员技能培训有序开展、培训人次同比增长1.6%,养老服务相关专业招生规模超过6万人。三是银发经济新动能加快培育。各城市在夯实基本养老服务的基础上,利用市场化思维、产业化手段促进银发经济发展的共识进一步形成。各地设立多种形式的银发经济产业园区近10个。以智慧健康养老、抗衰老、人形机器人为代表的前沿科技在银发经济领域加快试点示范。
上海市发展改革委党组成员、副主任、一级巡视员陈石燕介绍了上海推动银发经济的实践探索。她表示,上海从2017年开始试点长期护理保险,目前支付范围已经覆盖到居家、社区、机构等养老场景,并已探索长三角养老机构的结算。长护险制度的深入实施既减轻了刚需老人费用负担,也极大地促进了该市专业照护机构的发展。同时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快速发展和运用,为全面推动智慧养老提供有力的支撑。总体来看,上海在养老照护服务、康复辅具、适老化改造、智慧养老、老年教育、老年旅游等方面取得了积极成效,养老产业总产出逐年提升。
增进国际交流共创银发红利
“围绕老年人多层次多样化需求,中国加快培育潜力产业,发展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持续优化产品和服务供给,增强产业发展内生动力和创新活力。”刘明表示,面对银发经济新机遇,国际社会需要加强沟通,增进交流,创新路径,把好事办好。中国愿与各方建立双边、多边合作机制,取得更多务实成果,贡献更多中国力量;立足老年人需求和全生命周期准备,持续扩大开放,促进优势互补,加强人员、技术、标准等方面的软联通,更好发挥市场机制作用;支持人工智能、生物技术、可穿戴设备等科技向养老领域延伸,全面提升产业能级,进一步深化联合研发、技术应用、人才培养等国际合作,释放更多创新活力。
联合国人口基金亚太区域主任皮奥·史密斯认为,“银发经济”是社会的重要资产。根据最近的研究,潜在的银发人口红利非常可观,能够促进亚太区域许多国家国民生产总值的增长,通过投资老年护理行业,政府可以提高女性和男性的劳动力参与率。
伦敦政治经济学院教授、2010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克里斯托弗·皮萨里德斯认为,应对人口老龄化需要借科技力量、激励增加年纪更大一些人能够自愿地参与工作等来持续提高生产率,制造业、农业等领域的一些工作可能会消失,相关人口可以进入与银发经济有关的服务,推动服务业实现更大的发展。
日本贸易振兴机构东北亚地区首席代表小野寺修表示,日本于2000年开始实施长期护理保险制度,40岁以上的人可以缴纳这一保险费用,需要长期护理的人在接受家庭护理或老年人福利设施的机构服务时,原则上可获得90%的费用补助,可以通过保险费来支付。适用该制度的人必须向政府提出申请,并被认定为需要长期护理的人。到2023年,长期护理保险制度的总费用达到11.5万亿日元。在人口老龄化不断加剧的背景下,日本养老产业的规模也在不断扩大,护理机器人和信息通信技术设备等技术的使用发挥了重要作用。他期待今后中国企业与日本养老院在这些领域开展交流。
“德国有老龄化应对的策略和健康管理技术等方面经验,可以为中国的探索提供参考。中国庞大的人口规模和日益增长的养老需求也为德国企业带来了机会。非常期待看到德中双方在联合研究、产业合作、技术创新等方面取得新的进展。”德中卫生组织副主席马库斯·菲木谈道。
(中国发展改革报社记者 程晖)
原标题:《进博会热议银发经济》